1. 怎樣才能把字變大
如果是設置網頁字體大小:打開IE點擊/查看/在字體大小上選擇你想要的字體大小。
隨著計算機時代的到來,字型檔已成為人們工作生活的一部分,人們每天都會接觸它、使用它。一般來講,一款字型檔的誕生,要經過字體設計師的創意設計、字體製作人員一筆一劃的製作、修改,技術開發人員對字元進行編碼、添加程序指令、裝庫、開發安裝程序。
測試人員對字型檔進行校對、軟體測試、兼容性測試,生產部門對字型檔進行最終產品化和包裝上市等幾個環節。對字體廠商而言,推出一款什麼樣的字體,還要經歷市場調研、專家研討等環節,以保證推出的字型檔具有市場競爭力。
同時,字體的字形以及編碼,也要遵循國家語言文字的相關規定,保證字型檔產品符合標准。開發一款精品字型檔,往往需要付出2-3年的艱苦努力,是一項需要投入各種人力、物力、財力,充滿激情和創造性工作。
字體設計
字體均由人工設計。字體不是從樹上長出來的,也不是從地下冒出來的,它們是由各個字體設計師設計-即繪制或構建而成。這些設計師通常默默無聞地勞動,但其作品卻被我們每天使用。
字體如何幫助信息傳播?
字體設計是技術限制與人類閱讀需求之間的不斷對話。在金屬活字時代,需要將每個字元嵌入固體金屬板內。
2. 書法寫字如何控制字的大小
在行草書的書寫當中,有的字大,有的字小,大的很大,小的很小,像這樣的寫法,有沒有規律可循,什麼時候該大,什麼時候該小呢?
這個問題在書法當中屬於章法方面的問題。書法在技術上有三個部分:點畫、結構、章法。在一篇作品中,特別是行草書,有的字寫的很大,有的字寫的很小,參差不齊,這樣的情況有沒有規律可循呢?
嚴格來說,是沒有固定的規律的,否則會顯得做作。但是,也有一些方面是有小規律的。古代的書法前賢寫的字,也是大小參差,如梅花分落,雪花飄飄,有的大,有的小,看起來非常自然。這樣的作品往往是在高水平中的自然形成,不是刻意求之。如果刻意求之,就會「求之愈深,失之愈遠」。我們今天要說的規律呢,大概是前人所沒有注意到的,或者是沒有講到的。
一、寫字如說話
我們在寫字的時候,特別是寫行草書的時候,就像在說話一樣。我們說話時,有些字有邏輯重音。比如說:「您吃飯了嗎?」,「吃」字就是邏輯重音。我們在寫字的時候也是這樣,在我們語言中的邏輯重音,也是邏輯重「字」。這些字該加重寫。如果在語言中,發音是輕的、弱的字,在寫字時也應該寫輕,寫小。
例如:「我的筆」三個字中,「的」字在發音中是輕音,寫出來也應該比較小。
像這樣寫出來,就感覺比較舒服,因為他跟說話的發音是吻合的。但是,如果將「的」寫的重而大,就會很難看的。
因此,在行草書中的字應該是大還是小,是由你說話的速度、節奏和讀音來決定的。我們在寫行草書時,是用筆在「說話」!黃庭堅《諸上座草書卷》、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等作品中,書家根本不是在創作,而是在說話,在和讀者交流!作品中字的大小都是一種自然表現,刻意地求取是不行的,
再比如李白的名句:「疑是銀河落九天」,「疑」字是重音,「是」字是輕音。寫出來後感覺也應該是這樣的。
如果將「是」字寫的很大,就會很不舒服。
二、字形決定大小
在名字當中,有些字是大字,比如王羲之的「羲」字,這個字應該寫的大一些,「王」「之」應該相對小一些。
另外,姓氏應該寫的重一些,尤其是當姓氏筆畫比較少的時候,名字應該寫的輕一些,尤其是當名字筆畫多的時候。例如:「丁鴻」。
如果寫反了,就會很難看了。
因此,我們在寫字時,說話的讀音以及文字的字形可以決定字的大小和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