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管理 » 中華玉石之路有著怎樣的文化內容

中華玉石之路有著怎樣的文化內容

發布時間: 2023-05-10 04:42:54

『壹』 中國的玉文化是怎樣的

發源於新石器時代早期而綿延至今的「玉文化」是我國文化有別於世界其他文明的顯著特點。

中國人把玉看做是天地精氣的結晶,用作人神心靈溝通的中介物,使玉具有了不同尋常的宗教象徵意義。取之於自然,琢磨於帝王宮苑的玉製品被看做是顯示等級身份地位的象徵物,成為維系社會統治秩序所謂「禮制」的重要構成部分。

同時,玉在喪葬方面的特殊作用也使玉具有了無比的神秘宗教意義。而把玉本身具有的一些自然特性比附於人的道德品質,作為所謂君子應具有的德行而加以崇尚歌頌,更是中國爛簡人的偉大創造。因此,玉於古代中國所產生出來的精神文化在世界文明中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個特例,是東方精神生動的物化體現,是中國文化傳統精髓的物質根基。

中國玉作為這一獨特文化的物質基礎,是中華民族的先民從各種石頭中篩選出來的「石之美者」,具有溫潤瑩澤、縝密堅韌的美感和實用功能。這個篩選過程極為漫長,可以說貫穿於石器時代的始終。在這個漫長的篩選過程中,「崑山之玉」也就是「和田玉」成為公認的「寶玉」、「真玉」。

我國是愛玉之國、崇玉之邦,玉石來源約有100餘處,我國歷史上在用玉制度方面早已體現出真玉、非真玉的界定。帝王是我國古代最高階級,和田玉在成為真玉的同時,也就成為帝王用飢吵褲玉。此後,經過無數的歲月,和田玉方才走入民間,遍及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和田玉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我國的「國石」。它像一顆明珠,在我國歷史文化中放射出燦爛的光輝,是中華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徵。和田玉與中國文明的發生、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可謂淵源深遠。

我國考古學者最新研究考證並提出了我國在石器和青銅器、鐵器時代之間存在著一個玉器時代,有著3000多年的歷史,玉器時代是中國文明的起源時代。早在新石器時代,昆侖山下的先民們就發現了和田玉,並作為瑰寶和友誼媒介向東西運送和交流,形成了我國最古老的和田玉運輸通道,「玉石之路」,即是後來的「絲綢之路」的前身。

和田玉7000多年的開發利用歷史,證碰茄明了我國邊疆和中原、東方和西方的文化與商貿交流的第一個媒介既不是絲綢,也不是瓷器,而是和田玉。和田玉在東西方文化和經濟交流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和田玉歷來是中國各民族友誼的象徵物,和田玉作為歷史的鑒證,雄辯地證明了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從殷商開始,中國就開辟了以和田玉為主體的玉器工藝美術新時代。由於和田玉登上了華夏民族的玉壇,才出現了稱譽世界的「東方藝術」,才形成了一部波瀾壯闊的中國玉器史,成為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人類藝術史上的輝煌成就和世界文化藝術寶庫的珍貴遺產。

由於和田玉的優良玉質,幾千年來在中華民族中形成了民族愛玉心理,對玉的愛好,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特色之一。3000多年以來,玉的質地、形狀和顏色一直啟發著雕刻家、畫家和詩人們的靈感。

有7000多年歷史的我國玉文化,延續時間之長,內容之豐富,范圍之廣泛,影響之深遠,是許多其他文化難以比擬的。中國玉文化的輝煌不亞於偉大的長城和秦代兵馬俑的奇跡。中國玉文化的成就遠遠超過了絲綢文化、茶文化、瓷文化和酒文化。

我國玉文化包含著偉大的民族精神,有「寧為玉碎」的愛國民族氣節;「化為玉帛」的團結友愛風尚;「潤澤以溫」的無私奉獻品德;「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潔氣魄;「銳廉不撓」的開拓進去精神。

『貳』 什麼是中國玉文化

玉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玉為中心載體的玉文化,不僅深深影響了古代中國人的思想觀念,成為中國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玉文化包含著有「寧為玉碎」的愛國民族氣節;「化為玉帛」的團結友愛風尚;「潤澤以溫」的無私奉獻品德;「瑕不掩瑜」的清正廉潔氣魄。

發源於新石器時代早期而綿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國文化有別於世界其他文明的顯著特點。中國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氣的結晶,使玉具有了不同尋常的宗教象徵意義。

取之於自然,琢磨於帝王宮苑的玉製品被看作是顯示等級身份地位的象徵物,成為維系社會統治秩序所謂「禮制」的重要構成部分。同時,玉在喪葬方面的特殊作用也使玉具有了無比的神秘宗教意義。

而由於玉的外表及色澤,人們把玉本身具有的一些自然特性比附於人的道德品質,作為所謂「君子」應具有的德行而加以崇尚歌頌,更是中國人的偉大創造。因此,玉是東方精神生動的物化體現,是中國文化傳統精髓的物質根基。

(2)中華玉石之路有著怎樣的文化內容擴展閱讀

玉,石之美者也!而玉當中,最具美學意義,也最文化內涵的就是和田玉。作為物質,它們質地細膩、溫潤、堅韌、穩定,且具美觀、耐久、稀少性和工藝價值於一體。外則溫潤光滑、精美別致,內則含光拔萃,精氣耀人。

而作為一種文化標志,它則擁有8000多年的歷史冊彎,並在閉姿耐徐徐演進中,逐漸發展成為中華文化精髓的物質根基,也成了東方精神的生動物化體現。和所有隸屬於物質范疇的事物一樣,玉石最開始也只是用來滿足生產生活需要的一種工具。

新、舊石器時代,玉石已有出現,不過這個時期的玉和石頭其實是一樣的,都被當成人類的生產工具,用來解決生存問題,這就是玉文化的前身——器玉。

慢慢地,科技尚不發達、對自然認知有限的古人們發現,在製作的器物的石頭中,有一種是「神玉」,用它製作成特殊的形狀,就可以和天地鬼神進行對話和溝通。於是,玉石被製作成各種祭祀用品,用來祭祀天地鬼神。這就發展到了神玉階段。

奴隸社會特別是封建社會開始之後,出現了階級的劃分,這個時候的玉,被當成一種禮器,一方面用在對外交往方面,彰顯實力,另一方面則是身份、地位的象徵。

此時,和田玉也成為政治的一個符號,無論是祭祀、禮儀還是佩戴,都有了比較完整的制度和要求。這就是禮玉時代。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孔子以及漢代的許慎,將玉和「德」聯系在一起,比德於玉,「轎春玉德」被提上了一個新高度。這個時期,玉真正具有了精神內涵,並且也為現在所說的玉文化基本定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