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管理 » 怎樣讓文章內容感到充實
擴展閱讀

怎樣讓文章內容感到充實

發布時間: 2023-03-11 07:11:37

1. 寫作文怎樣使文章更生動內容充實

「內容充實」是中考作文評分標准一類卷的基本要求.《新課程標准》對於記敘文寫作也有著明確的要求:內容要充實具體. 所謂「內容」是指寫進文章里的思想感情、人物事物和數據資料等等.「內容充實」就是要求記敘文中的記敘要素完整,人物事件具體實在.具體來說,就是指寫進文章里的材料有較高的質量,內容豐富,所選材料對表現中心來說是必要的、足夠的,而不是單薄的. 古人提倡寫文章要做到「鳳頭、豬肚、豹尾」.「豬肚」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作文要充實,要求所寫的文章內容豐富,材料具體,情感飽滿.但是在實際寫作中,很大一部分同學的文章內容空泛,形象蒼白,材料單薄,情感虛浮,這是初中學生作文最常見的毛病,也是充實的大敵. 一、注意素材的積累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充實寫作內容,必須做生活的有心人處處留心、廣泛積累.材料可以從生活、課本、報刊中去挖掘.首先,平時要注重書本知識的積累.對課文中出現的文化文學常識進行整理歸類,對典故、名人軼事、古典詩文進行熟記、背誦,對某些文筆流暢的語句進行記憶,對一些特殊文章的結構進行理解.同時,經常有意識地仿寫課文中的一些意義雋永的句子、段落;改寫、擴寫、縮寫課文中的某些情節;改編課文中某些典故中的故事.其次,我們平時應多觀察,多留意,從大自然中捕捉寫作素材.要從社會中選取具有濃厚生活氣息和時代感的新鮮材料,特別是大家關注的剛剛發生的熱點.課本與報刊中的名篇,不乏美麗雋永的文句和新鮮時尚的內容,都可以靈活地遷移到寫作中來.比如,關於身殘志堅的材料,就有海倫·凱勒(八年級下冊第五課《再塑生命)、貝多芬(七年級下冊《音樂巨人》等,用這些材料遠比用張海迪要新鮮得多. 二、運用排比句式,充實文章氣勢排比可以使文章內容豐富,在語言上高人一籌.比如:既然不能像雄鷹一樣一飛沖天,那就像蝸牛一樣步步為營;既然不能像瀑布一樣一瀉千里,那就像溪流一樣涓涓細淌;既然不能像太陽一樣光芒四射,那就像星星一樣柔和的散發光和熱.(中考滿分文《尋》)這樣鋪陳,既顯得材料豐富,又彰顯文章氣勢.又如:語文,就像清涼甘甜的泉水.暢飲泉水,會讓我的心變得玲瓏剔透;語文,就像瀚海無邊的大海.傾聽大海,會讓我的心變得寬闊博大;語文,就像純潔無暇的白雪.欣賞白雪,會讓我的心變得高尚純潔.(中考滿分作文《語文從我身邊輕輕走過》這三個排比段,採用連續設喻的形式,很有詩意地描寫語文帶給自己的美好感覺.)三、細節描繪,充實內容細節是相對整體的人物和完整的事件而言的.細節描寫是指對表現人物和情節有特殊作用的細小動作、轉瞬即逝的神情、微妙的心理變化、具體細小的物件、局部的環境、故事裡的小環節等細枝末節的細膩描繪,是在描寫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和環境中的最小的「構成單位」. 寫作大師總是善於觀察生活中的細節,並用細膩的筆觸去描寫,留下了一顆顆熠熠閃光的珍珠.杜甫以一腔悲憤渲染了皇帝開邊征調百姓時「爺娘妻子走向送」、「牽衣頓足攔道哭」的場景;柳永用特寫筆法凸現與心愛之人「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依依惜別的情形;歸有光以深情記憶著母親「兒寒乎?欲食乎」的關愛;魯迅筆下的祥林嫂「間或一輪」的眼珠、孔乙己「多乎哉?不多也」的窮酸氣,等等.這些細節因其生動傳神的刻畫,銘刻在我們的記憶中,歷久彌新.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老舍先生說過:「敘述不怕細致,而怕不生動;在細致處,要顯出才華;文筆如放風箏,要飛起來,不可爬伏在地上;要有自己的想像,而且使讀者的想像也活躍起來. 成功的細節描寫,使文章內容充實,讓人過目不忘,回味無窮.空發議論遠比不上一段具體生動的細節描繪.作文時,不妨在細節方面下工夫,通過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去寫一個人,也可通過比喻、擬人、排比等去描繪一個景物.細節,可以說是文章的生命,任何一篇記敘文,都離不開細節的描寫,我們寫記敘文一定要把細節寫活.例如《變色龍》中寫穿脫大衣的細節描寫,就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奧楚蔑洛夫內心的恐慌.《背影》中父親艱難的跨過鐵道買橘子的細節描寫,生動地展示出了父親關愛兒子的深厚情感. 四、要具體地寫出事情的全過程朱自清的《背影》寫父親送兒子,臨別前買橘子的鏡頭很感人,原因是作者把買橘子的過程寫具體了:「賣東西的在那邊月台的柵欄外,父親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相當費勁.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色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些動作描寫,細膩而又簡練,栩栩如生地表現了父親愛兒子的深厚感情. 五、要從多方面描寫事物多方面描寫事物,能顯示事物的整體面貌.例如課文《春》寫春草,就從小草的情態、質地、色澤、長勢等各個方面去描繪,充分展示了小草的勃勃生機.寫春風,則從觸角、嗅覺、視覺、聽覺等多方面描繪春風的柔和、芳香、和悅的特點,從而把無形無味無色的春風,寫得有聲有味,有情有感. 六、要寫出人物感情變化的過程例如《最後一課》按照韓麥爾思想感情的發展脈絡逐層展開,掀起層層波瀾,表現了韓麥爾(包括小弗郎士等人)對祖國和祖國語言深沉的愛.如果刪去了人物感情變化過程的描寫,就不能夠突出人物形象,所以這也是讓文章更具體的一種方法. 六、恰當引用名句,充實文章內涵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好的文章離不開好的文采.要有好的文采,在文中引用古典詩詞是一種便捷的手段.善寫文章的人,常在自己的文章中或直接或間接地引用古典詩詞來表情達意,使文章詞采華美從而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同時,融入詩詞底蘊,還可以彰顯豐厚的文化積淀,給人以厚重的詩香氛圍.同時恰當地引用詩詞名句、名人名言,用來豐富文章的內涵,無疑會給文章增色,鑄就妙語美文.例如:「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我們在攀登中留下腳印後的欣喜;「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是我們歷經磨難後的自信豪邁;「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我們不斷「充電」後的收獲;「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是我們在自然中行走觀賞到的和諧……(中考滿分文《留下成長的腳印》);或許,那此濃墨重彩都離我們太遠;或許,屬於我們的只是一份寧靜與恬淡:那就給生命塗上淡彩吧.你認為「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那就像五柳先生一樣「種豆南山下」,同樣能有「悠然見南山」的愜意.給生命塗上淡彩,一樣可以演繹別有風味的美好生活.(上海卷《我眼中的色彩》);我讀出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亡國之痛,讀出了「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積極向上.我體驗到了朱自清筆下梅雨潭邊的陶醉,我欣賞到了老舍眼中濟南冬天的可人.不論是古道西風瘦馬,還是杏花春雨江南,都已成為我目力所及的風景.(山東省泰安卷《我與她》).引用古詩句,充實文章內涵,味道自然濃了,這就是亮點.只要同學們在寫作中用心體會,將上述幾種方法運用到寫作中,就一定會寫出內容充實、詳盡的文章

2. 如何讓記敘文的內容更充實

如何讓記敘文的內容更充實
1、學習寫記敘文時調用描寫的各種方式方法,使文章內容充實起來; 教學目標
2、培養學生作文後進行修改的習慣; 3、培養學生寫記敘文要充實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學習寫記敘文時調用描寫的各種方式方法,使文章內容充實起來。 教學難點
學生作文後進行修改的習慣的養成。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課程標准要求,「作文要觀點明確,內容充實,感情真實健康」。這里的「內容充實」就是材料豐富,形象豐滿。對寫人的記敘文來說就是人物有血有肉,有個性特點,有復雜的思想感情和豐富的精神世界。不過,在平時的習作中,不少同學總習慣於以敘述、說明代替描寫,使內容干癟而不充實,形象自然乏味。那麼如何讓記敘文的內容更充實呢?(板書課題 :如何讓記敘文的內容更充實)
二、讀習作找不足(看大屏幕習作《本色》原文)
要求:閱讀《本色》這篇習作思考文章寫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文章的成功與不足之處在哪裡?該如何修改?
本 色
夕陽下,一位老人站在墓前。陣陣微風,從身旁掠過,勾起他無限的思緒。

三十年前,老人接查一樁經濟命案。經過幾十晝夜的奮戰,案情真相大白。然而,令人震驚的是,主謀竟是老人的兒子。 當急馳而來的警車,載著老人的兒子呼嘯而去時,老人的心一下子碎了。在正義和親情之間,老人選擇了前者。老人的妻子拚命地哀求老人放過他們唯一的兒子,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希望徹底地破滅了。 老人無法忘記妻子臨終前的表情:蒼白的臉,怨恨的眼神。老人明白,妻子是在恨他,而身為人父的他又何嘗不恨自己,恨自己平時一心撲在工作上,忽視了對兒子的教育和引導,致使他一步一步地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這能怨誰呢?老人疼愛自己的兒子,珍惜這個幸福的家,然而,面對庄嚴的國徽,他做出了艱難而痛苦的心靈抉擇。 妻兒走後的日子裡,家裡變得冷冷清清。無數個夜晚,老人坐在窗前,回想著這里的一切,內心充滿了孤獨和痛苦。每當小朋友們從身旁走過,老人總愛撫摸著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