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應交增值稅明細表怎麼填
一般納稅人「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的填寫:
進項稅額:是企業購入貨物或接受勞務而支付的、准予從銷項稅額中抵扣的增值稅額。藍色登記企業購入貨物或接受應稅勞務支付的進項稅額,紅色登記退回所購貨物應沖銷的進項稅額
已交稅金:填企業當月上繳本月增值稅額。
減免稅款:按規定減免的增值稅款
轉出未交增值稅
填企業月終轉出應繳未繳的增值稅
銷項稅額:填企業銷售貨物或提供應稅勞務應收取的增值稅額。
出口退稅:記錄企業出口適用零稅率的貨物,向海關辦理報關出口手續後,憑出口報關單等有關憑證,向稅務機關申報辦理出口退稅而收到退回的稅款。
進項稅額轉出:記錄企業的購進貨物、在產品、產成品等發生非正常損失以及其他原因而不應從銷項稅額中抵扣,按規定轉出的進項稅額。
(1)增值稅額在款項內容怎樣填寫擴展閱讀:
應交增值稅明細表是反映企業應交增值稅詳細情況的報表,是企業資產負債表的附表。
我國1993年稅制改革之後,增值稅實行抵扣稅制和價外計征的辦法。相應地,會計核算上,企業也需要設立「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科目及明細科目,核算企業增值稅進項稅、銷項稅額、出口退稅、進項稅額轉出、未交增值稅等方面的內容。
2. 應交增值稅明細賬怎麼填寫
應交增值稅明細賬的填寫:
一、一般納稅人「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的填寫
(一)在「借方」反映的明細賬
1、進項稅額
三級科目「進項稅額」核算的內容是企業購入貨物或接受勞務而支付的、准予從銷項稅額中抵扣的增值稅額。
對於企業購入貨物或接受應稅勞務支付的進項稅額,用藍色登記;退回所購貨物應沖銷的進項稅額,用紅字登記。
2、已交稅金
三級科目「已交稅金」核算企業當月上繳本月增值稅額。
3、減免稅款
三級科目「減免稅款」反映企業按規定減免的增值稅款。企業按規定直接減免的增值稅額借記本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4、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三級科目「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反映出口企業銷售出口貨物後,向稅務機關辦理免抵退稅申報,按規定計算的應免抵稅額,借記本科目,貸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科目。
5、轉出未交增值稅
三級科目「轉出未交增值稅」核算企業月終轉出應繳未繳的增值稅。月末企業「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明細賬出現貸方余額時,根據余額借記本科目,貸記「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科目。
(二)在「貸方」反映的明細賬
1、銷項稅額
三級科目「銷項稅額」記錄企業銷售貨物或提供應稅勞務應收取的增值稅額。企業銷售貨物或提供應稅勞務應收取銷項稅額,用藍字登記;退回銷售貨物應沖銷的銷項稅額,用紅字登記。
2、出口退稅
三級科目「出口退稅」記錄企業出口適用零稅率的貨物,向海關辦理報關出口手續後,憑出口報關單等有關憑證,向稅務機關申報辦理出口退稅而收到退回的稅款。出口貨物退回的增值稅額,用藍字登記;出口貨物辦理退稅後發生退貨或者退關而補繳已退的稅款,用紅字登記。
3、進項稅額轉出
三級科目「進項稅額轉出」記錄企業的購進貨物、在產品、產成品等發生非正常損失以及其他原因而不應從銷項稅額中抵扣,按規定轉出的進項稅額。按稅法規定,對出口貨物不得抵扣稅額的部分,應在借記「主營業務成本」科目的同時,貸記本科目。
4、轉出多交增值稅
三級科目「轉出多交增值稅」用來核算一般納稅人企業月終轉出多繳的增值稅。月末企業「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明細賬出現借方余額時,根據當前預繳稅款與余額比較,按照較小金額借記「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科目,貸記本科目。
二、小規模納稅人「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的填寫
對於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其銷售收入的核算與一般納稅人相同,也是不含增值稅應稅銷售額,其應納增值稅額也要通過「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核算。所不同的是,小規模納稅人不得抵扣進項稅額,不需要在「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的借、貸方設置若干專欄。
小規模納稅人「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的借方發生額,反映已繳的增值稅額,貸方發生額反映應繳增值稅額;期末借方余額,反映多繳的增值稅額;期末貸方余額,反映尚未繳納的增值稅額。
3. 如何填寫「應交增值稅」明細表
應交增值稅明細表內容及填列方法
應交增值稅明細表「應交增值稅」各項目的內容及其填列方法如下:
1、「年初末抵扣數」項目,反映企業年初尚未抵扣的增值稅。本項目以「-」號填列。
2、「銷項稅額」項目,反映企業銷售貨物或提供應稅勞務慶收取的增值稅額。本項目應根據「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銷項稅額」專欄的記錄填列。
3、「出口退稅」項目,反映企業出口貨物退回的增值稅款。本項目應根據「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出口退稅」專欄的記錄填列。
4、「進項稅額轉出」項目,反映企業購進貨物、在產品、產成品等發生正常損失以及其他原因而不應從銷項稅額中抵扣,按規定轉出的進項稅額。本項目應根據「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進項稅額轉出」專欄的記錄填列。
5、「轉出多交增值稅」項目,反映企業月度終了轉出多交的增值稅。本項目應根據「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轉出多交增值稅」專欄的記錄填列。
6、「進項稅額」項目,反映企業購入貨物或接受應稅勞務而支付的、准予從銷項稅額中抵扣的增值稅額。本項目應根據「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進項稅額」專欄的記錄填列。
7、「已交稅金」項目,反映企業已交納的增值稅額。本項目應根據「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已交稅金」專欄的記錄填列。
8、「減免稅款」項目,反映企業按規定減免的增值稅額。本項目應根據「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減免稅款」專欄的記錄填列。
9、「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項目,反映企業按照規定計算的出口貨物的進項稅額抵減內銷產品的應納稅額。本項目應根據「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專欄的記錄填列。
10、「轉出未交增值稅」項目,反映企業月度終了轉出未交的增值稅。本項目應根據「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轉出未交增值稅」專欄的記錄填列。
應交增值稅明細表「未交增值稅」各項目,應根據「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明細科目的有關記錄填列。
填列方法
(1)「年初未抵扣數」項目
反映企業年初尚未抵扣的增值稅。
本項目應根據「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中由於貸方專欄的「銷項稅額」、「出口退稅」、「進項稅額轉出」之和小於借方專欄的「進項稅額」、「減免稅款」和「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之和,差額為未抵扣數。如果有未抵扣數,表中以「–」號填列。
(2)「銷項稅額」項目
反映企業銷售貨物或提供應稅勞務應收取的增值稅額。
本項目應根據「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銷項稅額」專欄的記錄填列。
(3)「出口退稅」項目
反映企業出口貨物退回的增值稅款。
本項目應根據「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出口退稅」專欄的記錄填列。
(4)「進項稅額轉出」項目
反映企業購進貨物、在產品、產成品等發生非正式損失以及其他原因而不應從銷項稅額中抵扣,按規定轉出的進項稅額。
本項目應根據「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進項稅額轉出」專欄的記錄填列。
(5)「轉出多交增值稅」項目
反映企業月度終了轉出多交的增值稅。
本項目應根據「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轉出多交增值稅」專欄的記錄填列。
(6)「進項稅額」項目
反映企業購入貨物或接受應稅勞務而支付的、准予從銷項稅額中抵扣的增值稅額。
本項目應根據「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進項稅額」專欄的記錄填列。
(7)「已交稅金」項目
反映企業已交納的增值額。
本項目應根據「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已交稅金」專欄的記錄填列。
(8)「減免稅款」項目
反映企業按規定減免的增值稅額。
本項目應根據「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減免稅款」專欄的記錄填列。
(9)「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項目
反映企業按照規定計算的出口貨物的進項稅額抵減內銷產品的應納稅額。
本項目應根據「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專欄的記錄填列。
(10)「轉出未交增值稅」項目
反映企業月度終了轉出未交的增值稅。
本項目應根據「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轉出未交增值稅」專欄的記錄填列。
(11)「年初未交數」項目
反映企業年初未交增值稅。
本項目應根據「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明細科目的年初貸方余額填列。借方余額表示多交,多交增值稅的以「–」號填列。
(12)「本期轉入數」項目
反映本期已交增值稅小於應交增值稅應轉入的應交未交數(或本期已交增值稅大於應交增值稅應轉入的多交數)。
本項目應根據「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明細科目的貸方記錄填列;如為借方記錄的為多交增值稅,以「–」號填列。或根據 「轉出未交增值稅」 項目直接填列,如為「轉出多交增值稅」 則以「–」號表示。
(13)「本期已交數」項目
反映本期交納上期未交的增值稅數。
應根據「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明細科目的借方記錄填列。
(14)「期末未交數」項目
反映期末應交未交數(或多交數)。
本項目應根據「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明細科目的期末余額填列。多交的增值稅以「–」號填列。
三、業務處理
增值稅的繳納有預繳和正常繳納,預繳通過「已交稅金」,正常繳納通過「未交增值稅」,下面舉例說明:
1、本月預交增值稅100元,賬務處理: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已交稅金) 100
貸:銀行存款 100
2、本月實際銷項稅額為1000元,進項稅額為850元,則本月應交增值稅150元;因已預交100元,下月初尚需交50元,賬務處理: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 50
貸: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 50
3、月初交納時,賬務處理:
借: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 50
貸:銀行存款 50
4、如果本月銷項稅額為920元,進項稅額為850元,則本月應交增值稅70元;因已預交100元,多交30元應轉出,賬務處理:
借: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 3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轉出多交增值稅) 30
(註:多交的30元可抵下月應上交數)
5、如本月實際銷項稅額為830元,進項稅額為850元,則本月應交增值稅為-20元,即下月可留抵進項稅額20元;因已預交100元,多交100元應轉出,賬務處理:
借: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 10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轉出多交增值稅) 100
(註:期末未抵扣數(以「-」號填列)-20元可抵下月應上交數;轉出多交增值稅只能在本期已交稅金範圍內轉回,此題轉出多交的增值稅只有100萬元,而不是120萬元,借方與貸方的差額20萬元屬於尚未抵扣的增值稅。)
6、假如本月發生的增值稅銷項稅額為100萬元,進項稅額為110萬元,未發生已交稅金,則月末不需編制會計分錄,此時「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賬戶有借方余額10萬元,屬於尚未抵扣的增值稅。
4. 增值稅納稅申報表怎麼填寫
在進行增值稅納稅申報的時候,需要進行相關的申報表填寫。很多不清楚的人就不知道該怎麼來進行填寫相關的申報表,這就需要大家對這個問題有清楚的了解,才能正確的進行填寫。下面我整理了以下內容為您解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增值稅納稅申報表怎麼填
國家稅務總局文件規定《增值稅納稅申報表(適用於一般納稅人)》填表說明
(一)本表「稅款所屬時間」是指納稅人申報的增值稅應納稅額的所屬時間,應填寫具體的起止年、月、日。
(二)本表「填表日期」指納稅人填寫本表的具體日期。
(三)本表「納稅人識別號」欄,填寫稅務機關為納稅人確定的識別號,即:稅務登記證號碼。
(四)本表「所屬行業」欄,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中的最細項(小類)進行填寫(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附後),僅填寫行業代碼。
(五)本表「納稅人名稱」欄,填寫納稅人單位名稱全稱,不得填寫簡稱。
(六)本表「法定代表人姓名」欄,填寫納稅人法定代表人的姓名。
(七)本表「注冊地址」欄,填寫納稅人稅務登記證所註明的詳細地址。
(八)本表「營業地址」欄,填寫納稅人營業地的詳細地址。
(九)本表「開戶銀行及帳號」欄,填寫納稅人開戶銀行的名稱和納稅人在該銀行的結算帳戶號碼。
(十)本表「企業登記注冊類型」欄,按稅務登記證填寫。
(十一)本表「電話號碼」欄,填寫納稅人注冊地和經營地的電話號碼。
(十二)表中「一般貨物及勞務」是指享受即征即退的貨物及勞務以外的其他貨物及勞務。
(十三)表中「即征即退貨物及勞務」是指納稅人按照稅法規定享受即征即退稅收優惠政策的貨物及勞務。
(十四)本表第1項「(一)按適用稅率征稅貨物及勞務銷售額」欄數據,填寫納稅人本期按適用稅率繳納增值稅的應稅貨物和應稅勞務的銷售額(銷貨退回的銷售額用負數表示)。包括在財務上不作銷售但按稅法規定應繳納增值稅的視同銷售貨物和價外費用銷售額,外貿企業作價銷售進料加工復出口的貨物,稅務、財政、審計部門檢查按適用稅率計算調整的銷售額。「一般貨物及勞務」的「本月數」欄數據與「即征即退貨物及勞務」的「本月數」欄數據之和,應等於《附表一》第7欄的「小計」中的「銷售額」數。本欄次數據等於本表第2項「應稅貨物銷售額」、第3項「應稅勞務銷售額」和第4項「納稅檢查調整的銷售額」欄數據之和(其中第4項在總局有關事項未明確之前暫不填寫)。「本年累計」欄數據,應為年度內各月數之和。
(十五)本表第2項「應稅貨物銷售額」欄數據,填寫納稅人本期按適用稅率繳納增值稅的應稅貨物的銷售額(銷貨退回的銷售額用負數表示)。包括在財務上不作銷售但按稅法規定應繳納增值稅的視同銷售貨物和價外費用銷售額,以及外貿企業作價銷售進料加工復出口的貨物。「一般貨物及勞務」的「本月數」欄數據與「即征即退貨物及勞務」的「本月數」欄數據之和,應等於《附表一》第5欄的「應稅貨物」中17%稅率「銷售額」與13%稅率「銷售額」的合計數。「本年累計」欄數據,應為年度內各月數之和。
(十六)本表第3項「應稅勞務銷售額」欄數據,填寫納稅人本期按適用稅率繳納增值稅的應稅勞務的銷售額。「一般貨物及勞務」的「本月數」欄數據與「即征即退貨物及勞務」的「本月數」欄數據之和,應等於《附表一》第5欄的「應稅勞務」中的「銷售額」數。「本年累計」欄數據,應為年度內各月數之和。
(十七)本表第4項「納稅檢查調整的銷售額」欄數據,填寫納稅人本期因稅務、財政、審計部門檢查、並按適用稅率計算調整的應稅貨物和應稅勞務的銷售額。但享受即征即退稅收優惠政策的貨物及勞務經稅務稽查發現偷稅的,不得填入「即征即退貨物及勞務」部分,而應將本部分銷售額在「一般貨物及勞務」欄中反映。「一般貨物及勞務」的「本月數」欄數據與「即征即退貨物及勞務」的「本月數」欄數據之和,應等於《附表一》第6欄的「小計」中的「銷售額」數。「本年累計」欄數據,應為年度內各月數之和。
(本項在總局有關事項未明確之前暫不填寫)
(十八)本表第5項「按簡易徵收辦法征稅貨物的銷售額」欄數據,填寫納稅人本期按簡易徵收辦法徵收增值稅貨物的銷售額(銷貨退回的銷售額用負數表示)。包括稅務、財政、審計部門檢查、並按按簡易徵收辦法計算調整的銷售額,但在總局有關事項未明確之前暫不填寫。「一般貨物及勞務」的「本月數」欄數據與「即征即退貨物及勞務」的「本月數」欄數據之和,應等於《附表一》第14欄的「小計」中的「銷售額」數。「本年累計」欄數據,應為年度內各月數之和。
(十九)本表第6項「其中:納稅檢查調整的銷售額」欄數據,填寫納稅人本期因稅務、財政、審計部門檢查、並按簡易徵收辦法計算調整的銷售額,但享受即征即退稅收優惠政策的貨物及勞務經稅務稽查發現偷稅的,不得填入「即征即退貨物及勞務」部分,而應將本部分銷售額在「一般貨物及勞務」欄中反映。「一般貨物及勞務」的「本月數」欄數據與「即征即退貨物及勞務」的「本月數」欄數據之和,應等於《附表一》第13欄的「小計」中的「銷售額」數。「本年累計」欄數據,應為年度內各月數之和。
(本項在總局有關事項未明確之前暫不填寫)
(二十)本表第7項「免、抵、退辦法出口貨物銷售額」欄數據,填寫納稅人本期執行免、抵、退辦法出口貨物的銷售額(銷貨退回的銷售額用負數表示)。「本年累計」欄數據,應為年度內各月數之和。
(二十一)本表第8項「免稅貨物及勞務銷售額」欄數據,填寫納稅人本期按照稅法規定直接免徵增值稅的貨物及勞務的銷售額及適用零稅率的貨物及勞務的銷售額(銷貨退回的銷售額用負數表示),但不包括適用免、抵、退辦法出口貨物的銷售額。「一般貨物及勞務」的「本月數」欄數據,應等於《附表一》第18欄的「小計」中的「銷售額」數。「本年累計」欄數據,應為年度內各月數之和。本項數據等於本表第9項「免稅貨物銷售額」、第10項「免稅勞務銷售額」欄數據之和。
(二十二)本表第9項「免稅貨物銷售額」欄數據,填寫納稅人本期按照稅法規定直接免徵增值稅貨物的銷售額及適用零稅率貨物的銷售額(銷貨退回的銷售額用負數表示),但不包括適用免、抵、退辦法出口貨物的銷售額。「一般貨物及勞務」的「本月數」欄數據,應等於《附表一》第18欄的「免稅貨物」中的「銷售額」數。「本年累計」欄數據,應為年度內各月數之和。
(二十三)本表第10項「免稅勞務銷售額」欄數據,填寫納稅人本期按照稅法規定直接免徵增值稅勞務的銷售額及適用零稅率勞務的銷售額(銷貨退回的銷售額用負數表示)。「一般貨物及勞務」的「本月數」欄數據,應等於《附表一》第18欄的「免稅勞務」中的「銷售額」數。「本年累計」欄數據,應為年度內各月數之和。
(二十四)本表第11項「銷項稅額」欄數據,填寫納稅人本期按適用稅率計征的銷項稅額。該數據應與「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貸方「銷項稅額」專欄本期發生數一致。「一般貨物及勞務」的「本月數」欄數據與「即征即退貨物及勞務」的「本月數」欄數據之和,應等於《附表一》第7欄的「小計」中的「銷項稅額」數。即本項等於本表第1項「(一)按適用稅率征稅貨物及勞務銷售額」與相應稅率計算出的銷項稅額。「本年累計」欄數據,應為年度內各月數之和。(此項在總局有關事項未明確前暫不包括納稅檢查調增的銷項稅額數)
(二十五)本表第12項「進項稅額」欄數據,填寫納稅人本期申報抵扣的進項稅額。該數據應與「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借方「進項稅額」專欄本期發生數一致。「一般貨物及勞務」的「本月數」欄數據與「即征即退貨物及勞務」的「本月數」欄數據之和,應等於《附表二》第12欄中的「稅額」數。「本年累計」欄數據,應為年度內各月數之和。
(二十六)本表第13項「上期留抵稅額」欄數據,為納稅人前一申報期的「期末留抵稅額」數,該數據應與「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借方月初余額一致。
(二十七)本表第14項「進項稅額轉出」欄數據,填寫納稅人已經抵扣但按稅法規定應作進項稅轉出的進項稅額總數,但不包括銷售折扣、折讓,進貨退出等應負數沖減當期進項稅額的數額。該數據應與「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貸方「進項稅額轉出」專欄本期發生數一致。「一般貨物及勞務」的「本月數」欄數據與「即征即退貨物及勞務」的「本月數」欄數據之和,應等於《附表二》第13欄中的「稅額」數。「本年累計」欄數據,應為年度內各月數之和。
(本項中納稅檢查調減進項稅額數在總局有關事項明確前暫不填寫)
(二十八)本表第15項「免、抵、退貨物應退稅額」欄數據,填寫退稅機關按照出口貨物免、抵、退辦法審批的應退稅額。「本年累計」欄數據,應為年度內各月數之和。
(二十九)本表第16項「按適用稅率計算的納稅檢查應補繳稅額」欄數據,填寫納稅人本期因稅務、財政、審計部門檢查按適用稅率計算的納稅檢查應補繳稅額。「本年累計」欄數據,應為年度內各月數之和。
(本項在總局有關事項明確前暫不填寫)
(三十)本表第17項「應抵扣稅額合計」欄數據,填寫納稅人本期應抵扣進項稅額的合計數
(本項在總局有關事項明確前暫不包括第16項的相關數據)。
(三十一)本表第18項「實際抵扣稅額」欄數據,填寫納稅人本期實際抵扣的進項稅額。「本年累計」欄數據,應為年度內各月數之和。
(三十二)本表第19項「按適用稅率計算的應納稅額」欄數據,填寫納稅人本期按適用稅率計算並應繳納的增值稅額,且本項數據≥0。「本年累計」欄數據,應為年度內各月數之和。
(三十三)本表第20項「期末留抵稅額」欄數據,為納稅人在本期銷項稅額中尚未抵扣完,留待下期繼續抵扣的進項稅額。該數據應與「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借方月末余額一致。
(三十四)本表第21項「按簡易徵收辦法計算的應納稅額」欄數據,填寫納稅人本期按簡易徵收辦法計算並應繳納的增值稅額,但不包括按簡易徵收辦法計算的納稅檢查應補繳稅額。「一般貨物及勞務」的「本月數」欄數據與「即征即退貨物及勞務」的「本月數」欄數據之和,應等於《附表一》第12欄的「小計」中的「應納稅額」數。「本年累計」欄數據,應為年度內各月數之和。本項數據等於第5項減第6項的余額與相應徵收率計算出的數據。
(三十五)本表第22項「按簡易徵收辦法計算的納稅檢查應補繳稅額」欄數據,填寫納稅人本期因稅務、財政、審計部門檢查並按簡易徵收辦法計算的納稅檢查應補繳稅額。「一般貨物及勞務」的「本月數」欄數據與「即征即退貨物及勞務」的「本月數」欄數據之和,應等於《附表一》第13欄的「小計」中的「應納稅額」數。「本年累計」欄數據,應為年度內各月數之和。
(本項在總局有關事項未明確前暫不填寫)
(三十六)本表第23項「應納稅額減征額」欄數據,填寫納稅人本期按照稅法規定減征的增值稅應納稅額。「本年累計」欄數據,應為年度內各月數之和。
本項為按適用稅率及徵收率計算減征的應納稅額之和。
(三十七)本表第24項「應納稅額合計」欄數據,填寫納稅人本期應繳增值稅的合計數。,應為年度內各月數之和。
(三十八)本表第25項「期初未繳稅額(多繳為負數)」欄數據,為納稅人前一申報期的「期末未繳稅額(多繳為負數)」。「本年累計」欄數據為本年年初數,同一年度內數據應不變。
本項不含納稅檢查查補稅額。
(三十九)本表第26項「實收出口開具專用繳款書退稅額」欄數據,填寫納稅人本期實際收到稅務機關退回的,因開具《出口貨物稅收專用繳款書》而多繳的增值稅稅款。該數據應根據「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明細科目貸方本期發生額中「收到稅務機關退回的多繳增值稅款」數據填列。「本年累計」欄數據,為年度內各月數之和。
(四十)本表第27項「本期已繳稅額」欄數據,是指納稅人本期實際繳納的增值稅額,但不包括本期入庫的查補稅款。「本年累計」欄數據,為年度內各月數之和。
(四十一)本表第28項「1分次預繳稅額」欄數據,填寫納稅人本期分次預繳的增值稅額。
(四十二)本表第29項「2出口開具專用繳款書預繳稅額」欄數據,填寫納稅人本期銷售出口貨物而開具專用繳款書向主管稅務機關預繳的增值稅額。
(四十三)本表第30項「3本期繳納上期應納稅額」欄數據,填寫納稅人本期上繳上期應繳未繳的增值稅款,包括繳納上期按簡易徵收辦法計提的應繳未繳的增值稅額。「本年累計」欄數據,為年度內各月數之和。
(四十四)本表第31項「4本期繳納欠繳稅額」欄數據,填寫納稅人本期實際繳納的增值稅欠稅額,但不包括繳納入庫的查補增值稅額。「本年累計」欄數據,為年度內各月數之和。
(四十五)本表第32項「期末未交稅額(多繳為負數)」欄數據,為納稅人本期期末應繳未繳的增值稅額,但不包括納稅檢查應繳未繳的稅額。「本年累計」欄與「本月數」欄數據相同。
(四十六)本表第33項「其中:欠繳稅額(≥0)」欄數據,為納稅人按照稅法規定已形成欠稅的數額。
(四十七)本表第34項「本期應補(退)稅額」欄數據,為納稅人本期應納稅額中應補繳或應退回的數額。
(四十八)本表第35項「即征即退實際退稅額」欄數據,填寫納稅人本期因符合增值稅即征即退優惠政策規定,而實際收到的稅務機關返還的增值稅額。「本年累計」欄數據,為年度內各月數之和。
(四十九)本表第36項「期初未繳查補稅額」欄數據,為納稅人前一申報期的「期末未繳查補稅額」。該數據與本表第25項「期初未繳稅額(多繳為負數)」欄數據之和,應與「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明細科目期初余額一致。「本年累計」欄數據應填寫納稅人上年度末的「期末未繳查補稅額」數。
(五十)本表第37項「本期入庫查補稅額」欄數據,填寫納稅人本期因稅務、財政、審計部門檢查而實際入庫的增值稅款,包括:1、按適用稅率計算並實際繳納的查補增值稅款;2、按簡易徵收辦法計算並實際繳納的查補增值稅款。「本年累計」欄數據,為年度內各月數之和。
(五十一)本表第38項「期末未繳查補稅額」欄數據,為納稅人納稅檢查本期期末應繳未繳的增值稅額。該數據與本表第32項「期末未繳稅額(多繳為負數)」欄數據之和,應與「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明細科目期初余額一致。「本年累計」欄與「本月數」欄數據相同。
大家看完本文之後,對於這個問題都清楚了吧,對於納稅人在進行增值稅申報表填寫的時候就需要通過本文來進行相關的了解。因此,對於納稅人就要仔細看看,才能有清楚的了解,
5. 增值稅納稅申報表怎麼填
填寫增值稅納稅申報表具體項目填寫說明:
(一)本表「稅款所屬期」是指納稅人申報的增值稅應納稅額的所屬時間,應填寫具體的起止年、月、日。
(二)本表「納稅人識別號」欄,填寫稅務機關為納稅人確定的識別號,即:稅務登記證號碼。
(三)本表「納稅人名稱」欄,填寫納稅人單位名稱全稱,不得填寫簡稱。
(四)本表第1項「應征增值稅貨物及勞務不含稅銷售額」欄數據,填寫應征增值稅貨物及勞務的不含稅銷售額,包含銷售使用過的固定資產不含稅銷售額,不包含免稅貨物及勞務銷售額、出口免稅貨物銷售額、稽查查補銷售額。
第1欄「本期數」≥第2欄「本期數」+第3欄「本期數」
(五)本表第2項「稅務機關代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不含稅銷售額」欄數據,填寫稅務機關代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銷售額合計。
(六)本表第3項「稅控器具開具的普通發票不含稅銷售額」欄數據,填寫稅控器具開具的應征增值稅貨物及勞務的普通發票金額換算的不含稅銷售額。
(七)本表第6項「免稅貨物及勞務銷售額」欄數據,填寫銷售免徵增值稅貨物及勞務的銷售額。
第6欄「本期數」≥第7欄「本期數」
(八)本表第7項「稅控器具開具的普通發票銷售額」欄數據,填寫稅控器具開具的銷售免徵增值稅貨物及勞務的普通發票金額。
(九)本表第8項「出口免稅貨物銷售額」欄數據,填寫出口免稅貨物的銷售額。
第8欄「本期數」≥第9欄「本期數」
(十)本表第9項「稅控器具開具的普通發票銷售額」欄數據,填寫稅控器具開具的出口免稅貨物的普通發票金額。
(十一)本表第10項「本期應納稅額」欄數據,填寫本期按徵收率計算繳納的應納稅額。
第10欄「本期數」≥第1欄「本期數」×3%
(十二)本表第11項「本期應納稅額減征額」欄數據,填寫數據是根據相關的增值稅優惠政策計算的應納稅額減征額。
(十三)本表第12項「應納稅額合計」欄數據,為本期按徵收率計算的應納稅額減除本期根據相關的增值稅優惠政策計算的應納稅額減征額後的余額。
第12欄「本期數」=第10欄「本期數」-第11欄「本期數」
(十四)本表第13項「本期預繳稅額」欄數據,填寫納稅人本期預繳的增值稅額,但不包括稽查補繳的應納增值稅額。
(十五)本表第14項「本期數」=第12欄「本期數」-第13欄「本期數」
(十六)本表第1至12項的本年累計數=第1至12欄的「本期數」+本年度上期第1至12欄對應的本年累計數。
(十七)小規模納稅人銷售自己使用過的固定資產和舊貨,其不含稅銷售額填寫在《增值稅納稅申報表(適用於小規模納稅人)》第4欄,其利用稅控器具開具的普通發票不含稅銷售額填寫在第5欄。
資料擴展
增值稅納稅申報表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在納稅申報時,必須同時附列《發票領用存月報表》、《增值稅(專用/普通)發票使用明細表》、《增值稅(專用發票/收購憑證/運輸發票)抵扣明細表》等三個附表。
6. 增值稅申報表填寫
1.銷售情況的填寫。
2.填寫《增值稅納稅申報表附列資料(一)》(本期銷售情況明細)第1至11列。
3.填寫《增值稅納稅申報表附列資料(三)》(服務、不動產和無形資產扣除項目明細)。
4.進項稅額的填寫第五步:填寫《增值稅納稅申報表附列資料(五)》。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第九條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准予結轉以後三年內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第十條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下列支出不得扣除:
(一)向投資者支付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款項;
(二)企業所得稅稅款;
(三)稅收滯納金;
(四)罰金、罰款和被沒收財物的損失;
(五)本法第九條規定以外的捐贈支出;
(六)贊助支出;
(七)未經核定的准備金支出;
(八)與取得收入無關的其他支出。